盲点

http://sports.sina.com.cn/o/2005-05-01/21451537841.shtml

好壁厢来。既然现在在拯救上海话,我也就说一句。不过既然是口语所以用文字很难传神地表达,赫赫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昨天下了一场大雨,所以破旧的公交车上,许多座位都积水。我上车之后,看到最后一排左右靠窗的都有人座,便认定他们当中的应该是可以坐的,果然。在随后的几站里,上来的人越来越多,他们可能因为一次次的失望,那么多座位虽然都空着却总是有水,所以站着,发牢骚着或是拿出纸头擦着却始终没有想到只要走到最后,还有一个干干净净得座位空着。后来,车子的前部都站满了,有个30多岁的女子便挤了过来,她就站在那空座的旁边,她看到了这个空位,她仔细地扫视了一番,兀自不敢相信。过了一站后,她再一次上下打量,终于下定决心要坐下了。贴着板凳的皮肤也显然已经明确告诉她这里是干燥的,可是她依然背挺直地双手拉住前面座位的把手,丝毫不敢放松下来,更不必说要靠下来。直到我下车,她还是这个姿势,赫赫。

类似的事情我也曾碰到一回,在很拥挤的车上发现一个空座位,我坐上去后,开头会有一点不踏实,是不是有什么机关我没有发觉?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视而不见呢,总是有什么原因的吧?
这是不是就是指鹿为马的现代版?很多时候,我们口口声声说要相信自己,可是我们却并不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东西,而情愿相信其他人的判断。更推一层的话,很多人都是半途而废的类型,特别是在得不到奖励的时候,便没了耐心,放弃了希望安于现状。用心理学术语来说,这叫习得性无助。

永不放弃的人可能一生会非常坎坷,相信自己的人可能会被别人误解为自高自大,然而一个人若象一只缩头乌龟(见5/3)一样的活着,那又有什么意思呢?不会自主思考,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更是可怜,我是这么想的。

昨天张老师说,积极地去面对或者是消极地去适应都可能会让心灵伤痕累累,但是那个过程感觉却是完全不同的。如此,干吗不按这自己的想法去争取呢?